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33毫秒判斷人可信度

33毫秒判斷人可信度



生詞:
1. 陌生(Mò shēng): 事先不知道,沒有聽說或沒有看見過的。
例句:他對這個問題已經是十分陌生了。
2. 評價(Píng jià): 對人或事物所評定的價值。
例句:他們在文學史上應該給以適當的評價。
3. 觀看(Guān kàn): 觀察;凝視。
例句:曾滄海一面走,一面觀看那新發達的市面。
4. 監察(Jiān chá): 監督考察;監督檢舉。
例句:近來連降大雨,我們要密切監察河堤的安全。
5. 區域(Qū yù): 界限;範圍。
例句:工人住宅系木造小屋,自成一區域。
討論:
1. 請問你評價一個人好壞的主要標準有哪些?
2.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人與人之間關係反而淡化和冷漠,請談談你的看法?

        成報報道以貌取人是人類的天性,而原來判斷一個人「可信或不可信」,大腦只要需33毫秒(1毫秒等於1,000分之1秒)就可判斷!美國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大腦「觀人」速度奇高,另外顴骨高、面帶笑容的人,一般被認為較可信。
        這項研究結果在《神經科學》期刊刊登。研究人員在首個實驗中,向10名志願人士展示300張電腦模擬的人像,以及一批陌生人真實相片,再邀他們評價,結果發現他們傾向認為眉高、顴骨高、面帶笑容的人較為可信;相反,雙頰凹陷和眉低的人則被認為較不可信。
        第二個實驗當中,37名志願人士觀看「可信」以及「不可信」相片,過程只有一剎,同時監察他們的大腦活動。研究人員發現,大腦負責社交及情緒行為的區域杏仁核(amygdala)在33毫秒內啟動,不同面孔可刺激杏仁核內不同區域,證明杏仁核在「觀人」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再決定接近或避過一個人。助理教授喬納森.費曼(Jonathan Freeman)表示,人在有意識地理解一張臉孔之前,大腦已自動作出反應。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月浦崇(Takashi Tsukiura)與羅伯托.卡韋薩(Roberto Cabeza)早前對外貌的研究,亦獲得了類似的發現,大腦的內側眶額皮層既參與評判臉蛋的美麗程度,又評判行為的好與壞。換句話說,在思考一個人有沒有出色的頭腦、善良的心靈或好看的臉蛋時,大腦的運作機制是類似的。它假定臉蛋就能讓你了解一個人的頭腦與心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