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Share today article ( http://blog.e-Putonghua.com/ & www.e-putonghua.blogspot.hk) By www.e-Putonghua.com 
時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
10. JAN, 2014 

生詞:

1. 大亨(Dà hēng): 指在某地區某行業中有財力有勢力的人。
例句: 傳媒大亨默多克認為,未來媒體勢必依靠網路互動。

2. 稱道(Chēng dào): 指稱述;讚揚。
例句: 他的公正和正直操守受人稱道。

3. 拳拳( Quán quán): 誠懇、深切的樣子。
例句: 遊學海外的他擁有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4. 慰藉(Wèi jiè): 安慰、撫慰。
例句: 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5. 飛躍(Fēi yuè): 事物從舊質到新質的轉化;比喻突飛猛進。
例句: 現代交通工具的首次飛躍是輪船。

討論:

1.請問邵逸夫擁有哪些身份?
2.請問您怎樣理解“生意場上來不得半點兒慈善,但企業家不能沒有善心”?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經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美好的符號,代表著漂亮的教學樓、完善的儀器,更代表著“達則兼濟天下”的愛國情懷,嵌入到每一個80後、90後的讀書記憶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歲。作為香港知名的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領域有極高的地位。但他更被人稱道的身份還是慈善家。多年來,他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了大批教育、醫療設施。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樓,“逸夫樓”早已是很多人對邵逸夫先生最為直觀的印象。這源於他從1985年開始,在中國內地持續巨額捐獻,尤其是資助辦學。據不完全統計,邵逸夫共捐贈內地的科教文衛事業近47.5億港元,捐建項目總數超6000個,內地很多高校和中學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築物。

隨著邵逸夫先生離世,有人回憶起自己看“邵氏電影”的時光,更多的人感念他捐資教育的拳拳愛國心。

作為一個商業英雄,邵逸夫無疑是十分成功的。1000部以上“邵氏電影”,讓邵逸夫賺得了1000億港幣以上的財富。對商人來說,電影是掙錢的大買賣,只要有錢掙,什麼電影都可以拍。但邵逸夫不僅是把電影當作一種賺錢工具,更是將它作為一項事業來追求。從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攝的影片,在歷屆亞洲電影節中共獲得大小獎項46個,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奇跡。

不滿足於掙錢,還要做出更好的文化產品,讓人們在電影當中得到精神慰藉和力量感召,這是邵逸夫對於電影的認識。但他並沒有在此止步,而是走得更遠,從為人們拍更好的電影,到為國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開始對整個國家的命運和希望有了思考。邵逸夫曾說:“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正是在這種理念之下,他後半生花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投身到了中國的教育和醫療事業。

正如一位商人所說:“生意場上來不得半點兒慈善,但企業家不能沒有善心。”其實,一個人掙十萬塊,可以只靠個人勤勞;如果能掙一百萬,就得靠會經營的頭腦;如果能掙一百個億,那就得靠時代的機遇。而這個機遇是時代給予的,更是千千萬萬人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個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有了對民族未來的擔當精神,就會讓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有進一步的飛躍。

當下中國不缺富豪,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讓很多商界弄潮兒可以憑借自己的勤奮和意識掙得大筆財富;我們也不缺少慈善,每逢大災大難,無數國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但此刻人們懷念邵逸夫先生,更多的,還是期待這個社會有更多的“富而好禮”,出現更多的“邵逸夫”,以他們的赤子精神、擔當精神,為了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發揮自己最大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