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競爭力排名看門道


生詞:
1.論壇(Lùn tán):對公眾發表議論的地方。
例句:論壇上又很出現了一些論議。
2.競爭 (Jìng zhēng):為了己方的利益而跟人爭勝。
例句:現在大學生就業,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3.指標(Zhǐ biāo):預期中打算達到的指數、規格、標準。
例句:今年咱們這幾萬畝小麥,都是三水五肥,指標是四百斤。
4.階段(Jiē duàn):事物發展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劃分的段落。
例句:這是我們文學創作的一個階段。
5.導向(Dǎo xiàng):使事情向某個方面發展。
例句:這次會談導向這個地區的經濟合作。
討論:
1.請問你覺得這種經濟排名有多大參考意義?
2.請談一下對中國全球競爭力如今世界地位的看法?

        中時電子報報道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從去年的全球排名第12名掉到今年的第14名。同一比較期間,南韓則從第25名,滑落到第26名。表面上看,台灣還保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至少與南韓比是如此。不過,如果仔細查看評比的細項分數,故事的內容可能就要改寫,而且內情比表面的數據更具有國際競爭的張力。
        先從指標性國家跟競爭力指標的大項目看起。全球競爭力排名第1名為瑞士,第2名為新加坡,新加坡同時也是全亞洲的第1名。台灣、南韓和全球前兩名的國家,都是屬於創新導向階段的經濟體。WEF將經濟成長階段分成三個時期,第一期是生產要素導向,第二期是效率導向,第三期就是創新導向階段。雖然這四小龍當中,只有台灣屬於「開發中國家」,其餘3國都已經是先進經濟體,不過,就經濟發展階段而言,台灣與先進國家之間已經沒有差異。
        瑞士跟新加坡的排名,一直非常穩定,台灣跟南韓的排名,隨年度表現偶有變動。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哪些關鍵能力,讓瑞士跟新加坡能夠穩定盤踞排名前兩位?WEF全球競爭力指標(GCI)由3個大項目組成,分別是基礎建設(占20%),效率提升(占50%),以及創新與複雜要素(占30%)。瑞士在創新與複雜要素指標的得分獨占鰲頭(5.7分),遠高於第二名的新加坡(5.1分,排名第11),除此之外,瑞士在另外兩個大項的得分並沒有新加坡出色。相對而言,新加坡的表現就比較全面,在GCI的三大項目得分都相當高,而且很平均,其中,基礎建設指標全球排名第1(6.3分),效率提升指標排名第2(5.7分)。
        台灣創新指標第13名(5.1分),效率指標第16名(5.1分);南韓創新指標第22名(4.8分),效率指標第25名(4.8分)。帳面上,台灣仍然領先南韓。問題出在「做生意」的政策環境與總體經濟條件上面。
        台灣在兩個項目落後於南韓,分別是市場規模以及總體經濟環境。總體經濟環境包含5個子項目:政府預算平衡、國民毛儲蓄率、物價年變動率、財政赤字以及國家可信賴度。整體而言,南韓表現比台灣好。特別是,台灣在政府預算平衡跟財政赤字兩項的排名(分別是全球第84名及第64名),與南韓的成績有較大落差(分別是第14名及第55名)。
         市場規模指標包含了國內市場規模、國外市場規模、國內生產毛額、出口占GDP份額等4個子項目。前3項受限於先天條件,台灣的表現不如南韓,可以理解。不過,在第4項出口占GDP份額的表現上,台灣的分數是72.9,比南韓的55.0要出色許多。數據的另一面直接反映了一個事實,亦即,在國內市場規模受限之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出口貿易的情形,台灣比南韓嚴重。過去9年間,南韓積極與世界各國與地區簽訂了10個FTA及RTA,以確保韓國在全球化與區域整合的新時代裡,持續維持其在貿易與投資的成長動能。近期即將簽署的有中韓FTA。
        回頭看看台灣的處境,ECFA雖然早在2011年簽字生效,貨貿、服貿相關立法仍然遙遙無期。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演進到目前的世界市場,中國正在改變,逐步與國際接軌。隨著兩岸合作交流增加,兩岸政府逐漸累積互信之際,台灣應該花更多心力思考如何「借力使力」,讓世界借道台灣走進中國,同時也讓台灣借道中國走向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