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李光耀從政期間前後30余次訪華 www.e-Putonghua.com


生詞:
1.政治家(Zhèng zhì jiā):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並從事政治活動的人。
例句:毛主席不僅是偉大政治家,還是一名傑出的詩人。
2.銘記(Míng jì):牢記在心中。
例句:這公開參加革命的第一天,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
3.虛名(Xū míng):與實際不符的聲譽。
例句:做人不要愛慕虛名。
4.匱乏(Kuì fá):缺乏;貧乏。
例句:我們常常感到失去自由比起物資匱乏而有著更深的痛苦。
5.四兩撥千斤(Sì liǎng bō qiān jīn):以小勝大的意思。
例句:良好的法治環境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討論:
1.請你談下對新加坡在亞洲經濟地位的理解。
2.請分析一下李光耀的去世會對新加坡產生哪些影響?

        中新網報道,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3月23日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病逝。李光耀縱橫政壇數十年,然而,他曾在筆錄中表示,自己不希望以“政治家”的身份被銘記。這位91歲的老人一手打造的治國模式,給世界留下了怎樣的遺產?
        李光耀的一生,是奮斗、深思與不斷“進化”的一生。除了身份地位財富這些“虛名”,他窮其一生積累的精神財富,也留予後人評說。作為李氏家族在新加坡出生的第四代,他早期的思想是在英式教育下成形的。英倫學府劍橋培養了他為人處事的方式,年紀輕輕就展現出領導才能,被老師看好。事實証明,早年的教育影響了他後來乃至一生的思維模式、執政理念。
        在返回新加坡,當了幾年律師為工人爭取權益之後,他意識到,仍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新加坡,民眾沒有出路。在20世紀60年代獨立思潮逐漸興起的情況下,他受到激發參與組建人民行動黨,開始為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經過幾年艱苦斗爭,1959年,新加坡脫離了殖民狀態成立自治邦,人民行動黨也成為立法議院第一大黨,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達到其從政的第一個高峰。1965年,新加坡成立共和國,李光耀成為共和國首任總理,開始一手治理這個當時貧弱的彈丸小國。
        擺在30多歲的李光耀面前的,是一個還處在“嬰兒期”的共和國的一大攤問題。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經濟薄弱、外交難推……他苦苦思考。一步步,他摸索著構建適合新加坡的經濟、外交道路,邁開了創造性的步伐,開始推行被後來的評論家們所稱為的“專家治國”戰略。這與之前他接受的西式教育相呼應,在治國手段上,他大量借鑒了西方大企業的管理經驗以及歐洲國家的福利模式,並取得了成效。
        從政府機關到經濟民生,從福利體系到激勵體制,李光耀一手打造了引起世界矚目的“新加坡模式”。他讓新加坡實現了經濟飛躍,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政治清廉、貪腐幾無容身之地;國民失業率低、素質高、心態整體穩定;城市建設整齊規範,被冠以“花園國家”的稱號;外交上“四兩撥千斤”,多方“平衡”,讓這個小國即使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也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以狹小的地理空間創造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在國際舞台上占據一席之地,創造出特有的影響力。
        從政期間,李光耀致力發展新加坡和中國的關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前後30余次訪華,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共同推進雙邊關系發展。他訪華時曾表示,新加坡贊賞中國奉行的內外政策,中國的發展,無論對亞洲還是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形容的那樣,人們雖對馳騁政壇的李光耀存在爭論,但其智慧和判斷力足以作政治家們的“精神導師”。不過,李光耀曾說,自己不想以一個政治家的身份被世人銘記。
        那麼,拋開政治光環的李光耀,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祖輩是客家人,務實的性格,貫穿終生。雖從小受英文教育,他也努力學習華語和方言閩南話。尤其喜歡學習及背誦中國人的四字成語,也愛喝中國茶,對中國儒家文化,他相當了解。他的妻子是劍橋同窗──一位頗有名望的律師,兩人育有兩子一女,長子李顯龍是新加坡現任總理。閒暇時,李光耀喜愛游泳跑步,還曾對公眾演講,專門傳授長壽秘訣。他說,要活到老,做到老,對生活感興趣,心態積極,勇於接受挑戰。
        “以小搏大”,也許是最適合概括李光耀政治生涯的四字成語。如今,“開國元老”離去,“新加坡模式”還在延續。李光耀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座被人交口稱贊的魅力之城。世人銘記至此,也許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普通話 普通话 中文 汉语
Hanyu Online Mandarin Online Chinese Study Mandarin Study Chinese Putonghua e-Putonghua
www.e-Putonghu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