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2045年世界已有老鼠可以返老還童


生詞:
1.前沿(Qián yán):泛指鬥爭的第一線。
例句:指揮部設在前沿陣地上。
2.爆炸性(Bào zhà xìng):比喻出人意外、使人震驚的。
例句:這件事情可真是個爆炸性新聞!
3.雛形(Chú xíng):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例句:龍山文化時期已產生了階級的雛形。
4.關鍵(Guān jiàn):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例句:這裏面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作品應該有盪氣迴腸的感人力量。
5.虛擬(Xū nǐ):設想;虛構。
例句:電視劇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虛擬的。
討論:
1.請你展開最大想像力憧憬一下未來的社會和生活是怎樣的?
2.請你講一下最希望未來的社會能解決哪些當今的“疑難雜症”?

        2045年,被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認為將是人類與計算機“相互融合”的“奇點”年代。30年前,沒有多少人預測到今天,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技術能如此地改變世界,而今天的我們,是否能想象30年后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30年前,沒有多少人預測到今天,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技術能如此地改變世界,而今天的我們,是否又能想象30年后,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在1月20日啟動的未來論壇上,來自互聯網、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者們就討論了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論壇的主旨演講嘉賓,新任谷歌工程主管的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是30年前成功預測今天互聯網發展的少數派之一,他也預測未來30年,新技術將呈現爆炸性的發展,人與機器將創造更高級別的智慧。不是所有人都像庫茲韋爾那麼樂觀,但基於對今天一些新技術雛形初展的觀察,未來5年,10年,30年后,新技術推動的未來藍圖慢慢清晰起來。
        量子計算機將助推真正的人工智能誕生
         “30年前,計算機大到得用一個房間才能裝下,今天,一個計算機就是一部手機,能放進口袋。”庫茲韋爾對新京報記者,“30年后,計算機可以小到只有一個細胞大小。”
        在他看來,未來的計算機將無處不在,人體的大腦、血液裏可能有大量的微型計算機,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各種物體也將因為植入了微型計算機而變得智能起來。
        在百度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看來,傳統的人工智能未得到很大提升,但在“深度學習”的幫助下,人工智能將真正能夠實現,而這關鍵的途徑,就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海量的數據。系統已經能識別並描述圖片,當機器能夠識別圖像后,吳恩達,將在無人駕駛汽車、醫療影像、可穿戴設備等應用上發揮巨大的作用。語音識別同樣如此,“也許有一天你可以和你的微波爐溝通。”
        量子計算機將令計算機運算能力翻倍。作為唯一一家銷售量子計算機的商業公司加拿大的D-wave量子計算機已得到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等的訂單。這家公司創始人喬迪•羅斯曾表示,傳統計算機無法像人類一樣做出決策,但量子計算機可以,這將在10到15年時間內,助推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能誕生。
        “人機互動”:早已不是科幻
        未來的計算機將大大超越人類的智慧,反過來也因為與人的“結合”而讓人類也變得更加聰明。
        今天,“增強現實”的眼鏡已引發強烈商業關注。較近的未來中,包括手錶、衣服、首飾等物品可能都會變得“智能”起來,幫助人們存儲信息,分析現實。
        庫茲韋爾預測,未來大腦植入微型計算機就可以使人類擁有完整的虛擬觸感。當一個人身處某地時,他/她可以完全“神游”在另一個地方,人與人之間能分享各自情感經歷,甚至能擁有共同記憶,人與機器之間也可能會發生如同電影《她》裏那樣的情感糾纏。
        事實上,腦機連接早已不是科幻了。一些癱瘓患者已成為首批成功運用意念完成機械臂控制的病人,就在這個月,布朗大學的研究者研發出了首個無線腦機連接的裝置,使得遠程操控機械臂也成為可能。
        未來,或許人類將擁有超乎尋常的能力。士兵們或從事體力活的工人可能會像《明日邊緣》中的湯姆•克魯斯一樣負重更少,跑得更快,跳得更高。
        已經有老鼠“返老還童”了
        庫茲韋爾預測這樣的場景:你走進一家健康中心,告訴前台阿凡達(虛擬人形)想要做一次年度修復:你已110歲了,卻想重置到20歲的樣子。護士往你身體裏植入十幾億個特定基因,下一年你又能繼續做年輕人了。
        未來的醫療方式將革新,基因信息、大腦掃描等將使得醫生可以預先知道人類患某種疾病的風險,數字診斷、雲儲存、可穿戴設備、數字治療等技術都可能會被應用。在“未來論壇”上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講述了心血管疾病的“攻克史”,“我可以預測,因為最近在癌症研究和治療方面有了非常新穎的突破,我們可以想象在可見的將來,癌症的曲線也會下來。”
        3D技術也將大展手腳。美國、日本等國的醫生們已經用3D打印成功製造出了心臟模型、皮膚、骨骼、關節等器官和組織,這些應用將很快地大規模展開。
        而在現實中,一些跡象已經顯示未來用基因來調解健康和衰老的趨勢。去年哈佛大學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份研究確認了人體對抗衰老的基因,他們向實驗鼠注射了一種核酸分子成功令之“返老還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