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大中華區宜居城市 澳門排第1


生詞:
1.醫療(Yī liáo):疾病的治療。
例句: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
2.標準(Biāo zhǔn):衡量事物的準則。
例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3.宜居(Yí jū):適合居住。
例句:宜居城市建設是城市發展到後工業化階段的產物。
4.慣例(Guàn lì):通常方法;習慣做法。
例句:下午回到了家,按慣例,晚飯應該在家吃的。
5.無緣(Wú yuán):沒有緣分。
例句:正是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千里能相會。
討論:
1.請你分別談下對上榜城市的印象?
2.請問你選擇居住城市時首先考慮哪些因素?

        新加坡國立大學調查排行大中華地區10大宜居城市,港、澳都入榜,台北市排第6名,其餘7個城市均為大陸城市,但北、上、廣、深無一入榜,倒是山東跟江蘇各有3個城市進入前10;這個排行榜以經濟收入、社會參與、醫療便利等5項指數為評分標準
        前10名城市依序為澳門、威海、香港、煙台、廈門、台北、濰坊、南通、常州和南京。跟以往各研究單位所做的「宜居城市」排行榜有很大差異,比如過去在不同宜居城市排行經常上榜的杭州、成都、三亞等城市無一進入前10名,至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一線城市,照慣例也都無法進入前10名。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9日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針對100個大中華城市進行城市宜居指數研究。該所所長陳陳光炎分析,大陸一線城市表現欠佳主要是因為政府管理效能及城市治安工作未達市民預期。北京排名第44位、上海第31位、深圳第35位,而廣州是四大城市中表現最差的,排第67位。
        另外,2014亞太城市建設與發展峰會組委會所發布的網路投票評選結果,北、上、廣、深也與大陸「十大生態宜居典範城市」無緣。生態宜居典範城市採網絡投票,網友票選前10名分別是廈門、南京、桂林、昆明、大連、貴陽、蘭州、烏魯木齊、臨沂和達州。
        陳光炎在總結報告時指出,大中華宜居城市的調查研究,將宜居性具體化為五大類別,希望有利於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時,更有針對性地提高人民的福利和生活水準。
        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另一位所長陳企業說明研究報告所採用的五大類別的特點:經濟活力與競爭力強調的是居民的收入水準及收入增長率;國內安全與穩定包含法律和秩序的維護、自然災害的緩解及國家對戰爭的阻止等指標;社會文化狀況採用的指標包括交通便利、醫療保健、教育、對不同宗教信仰的接受程度、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機會;政治管理更重視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效能,而不以人權、民主作為指標。
        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是在28日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2014亞太城市建設與發展峰會上首次深入解析「2014年大中華宜居城市指數」研究報告結果。
        峰會由大陸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城市建設》雜誌社、國際綠色產業合作組織和中國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局主辦。世界銀行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是特邀單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