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Chinese Mandarin Putonghua Study by www.e-Putonghua.com 14.3秒就會售出一個蔻馳(Coach)包


生詞:
1.眼花繚亂(Yǎn huā liáo luàn):形容眼前的景象複雜紛繁,使人感到迷亂。
例句:商品琳琅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
2.時空感(Shí kōng gǎn):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
例句:現代影片裏有好多鏡頭容易讓人有超時空感。
3.眾籌(Zhòng chóu):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
例句:追夢網是一個專注于年輕人的新生活眾籌平臺。
4.不同凡響(Bù tóng fán xiǎng):形容事物不同尋常。
例句:他的譯詩譯文,也是青出於藍,不同凡響。
5.寵物(Chǒng wù):貓、狗等家庭飼養的觀賞小動物。
例句:寵物中國論壇是中國第一的寵物論壇。
討論:
1.請問你會利用網路平臺做哪些方面的事情?
2.請談談對生活日趨全球化、數位化的感觸。

        2014年已近尾聲,依照《三聯生活周刊》往年的傳統,在年末的最後一期,我們希望來討論一下在這一年中最流行、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每到此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年初引爆大江南北的微信紅包、打車APP等熱詞,到了年底卻感覺已經遠去了很久,似乎是幾年前的事了。眼花繚亂的世界,大大拉長了我們生活的時空感,每一天,都有新的科技產品誕生,每一天,都有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成為下一個潮流引爆點。
        我們的生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數字科技所深刻衝擊著。經過前兩年的積蓄,移動互聯網在2014年開始更加廣泛地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用滴滴打車來乘出租,我們在Airbnb上安排自己的旅行住宿,我們在微信上開店賣東西,我們也可以在手機上發起一項眾籌,讓眾多陌生人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小小願望。移動互聯網至少從兩個維度上改變了我們的個人生活──一方面,移動互聯充分發掘了個體的潛力,讓一個個微不足道的個體開始釋放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與社交文化的發展,又進一步黏合了我們與外部世界的關聯。
        回顧2014,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個人英雄”,他們依托新科技,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就闖出一片不同凡響的生活天地。“人人湘”的創始人劉正,像經營一家互聯網公司一樣打理著自己的湘菜館,利用微信打造了一套預訂、點餐、付款、評價等一條龍服務的閉環;同樣依靠微信,27歲的小伙子劉子沐短短時間內就賣出了10噸獼猴桃;退休在家的王素荷把自己手工編織的串珠寵物,漂洋過海賣到了紐約、溫哥華和澳大利亞。
        時尚編輯王琳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旅行方式,每到一個陌生城市,她不再追求去參觀地標式的風景,而是渴望像當地人一樣,過一個閒散的周末。她在Airbnb上尋找各式各樣的家庭旅社,然後跟房東一起煮飯、洗衣服、看電視,每一段旅程都成了自己與異鄉相互認識的一個過程,同樣,貢獻出自家房子給旅行者的房東,也因此收獲了更多來自他鄉的朋友。而長跑愛好者王樂,滿世界去跑馬拉松,為的就是體驗不同國家的街道、接觸跑者和那些站在馬路邊加油助威的市民。
全球化正日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城市中產階級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進入國際學校,他們渴望在教育的起步階段就與世界接軌。在海淘網站“洋碼頭”上,一位北京姑娘在“黑五”開戰後的第一分鐘就買下了一枚價值12萬元的鑽戒。當天,平均每位北京買家的消費額為4785元,平均每14.3秒就會售出一個蔻馳(Coach)包。
        滾滾科技洪流中,在旅行中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珍貴的生活態度。它代表了我們與孤獨感的抗爭,越是變幻莫測的萬花筒時代,越是需要我們保留一份淡然的心境、開闊的視野和溫暖的處世之道。
        2014年,新聞上最常出現的詞語還是“打虎”,一個個級別越來越高的官員落馬,一個個離奇荒誕的貪腐故事令人瞠目。表面看,反腐敗似乎與我們的個人生活相距甚遠,實際上,其影響卻實實在在。不僅僅是北京工體新開的大董烤鴨店開始換了小盤推出平民菜價,更重要的是,去政府大廳辦事,碰到冷臉扯皮的機會越來越少;開一間小店,因為手續難辦不得不上下打點的糾結越來越少。
        更個性,更全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所謂生活方式,落腳點終究還是個人幸福。於是,我們看到,已近不惑之年的米萊跑到北京郊區租了16畝地,開始過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耕生活;我們看到,樂茹把搖擺舞從瑞典帶回北京,在三里屯的一間小酒吧里,她和她的學生們隨著音樂節拍自由地擺動起來。生活本無常,只要你能找到恰當的自我相處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